close

醉,生夢死

在看這部片的過程當中,

說真的,感覺十分痛苦,

好像是伴著某種令人無法喘息的空氣把全片看完的,

當然這裡所謂的痛苦並非是指電影難以吞嚥,

而是實實在在感受到片中各個角色內心的壓抑,

甚至是嗅到故事所傳遞的訊息而滲出的腐敗之氣。

 

甫看完片子之後,

曾一度無法參透電影的主軸到底要說什麼,

只覺得一股濃厚的低氣壓罩在頂上,

但再次回想及理解之後才真正明白其中奧妙之處,

片名為【醉,生夢死】,(以下簡稱【醉】)

寓意為無論是活著、還是作夢、更甚是死亡,

都要以「醉」的狀態去經歷,

一如電影中每個角色所呈現出來的那樣。

 

每個人所歷經的生命都會有所挫敗,

只是挫敗的程度或大或小,

以及每個人能承載的重量或重或輕,

亦或是說是否找到光明的出口,

倘若一直處於無法承載的挫敗及壓力之中,

又遍尋不著喘息的出口,

大概就會像片中的各個角色那樣,

要不就是拿酒精麻痺自己,

或者以無限輪迴逃避的心情來封閉自己。

 

張作驥的作品大多都富含暗黑美學,

很多人說他的作品深具魔幻寫實的能量,

【醉】同樣是這樣的作品,

說也奇怪,很多人拍台灣在地生活,

但張導是少數能將台灣道地市井生活味道拍出來的導演,

看他的影像,不難發現台灣生活的真實軌跡,

也將所謂的社會邊陲人事物,寫實的搬上大螢幕。

 

如果抽離一些意象式的隱喻及剪接,

【醉】的故事架構其實簡單也不簡單,

故事的原有推演及角色的基礎設定不難理清,

難的是角色之間的複雜情感與心思,

假設張導沒有加上部分符號(螞蟻、蛆、吳郭魚)的投射,

以及運用跳躍式的剪接、具想像空間的結尾,

電影或許不會這麼有魅力,

但正因為這些手法,才更加深影像的魔幻張力。

 

電影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符號:藍色,

譬如:媽媽的藍色洋裝、表姐的頭髮挑染、

骷髏頭酒杯中酒的顏色、老鼠告白時LOVE火光的顏色......,

不知道這些是否跟張導原來屬意;

將片名取為【愛是藍色的】有沒有關聯?

 

【醉】幾乎是全程手持式攝影,

這的確蠻符合故事主軸的,

麻醉了的人生不至於天旋地轉,

卻會微微晃動著,如搖擺不定的人生。

在鏡頭的拿捏上也非常到位,

於部分需要強烈壓抑觀者視覺的畫面,

他通通都做到了、給你了,

而整部片的調光調色也配合戲劇節奏,

為晦暗、殘破、掙扎、不安上了最合宜的顏色。

 

演員的部分,也是【醉】讓人欣賞的地方,

裡面除了呂雪鳳及張甯外,

其他人皆是我第一次看他們表演,

撇除硬底子演員呂雪鳳不說,

主要演員的李鴻其、黃尚禾、鄭人碩、張甯演來超乎自然,

真不知道張導是如何引導他們進入角色,

又或者是演員本身下了多少功夫,

才能不著痕跡的詮釋每一個都不好演的角色,

讓人忍不住期待【醉,生夢死】除了在台北電影節大放異彩之外,

是否也能出線成為金馬之中的黑馬?

 

最後,要特別提一下自己在【醉】裡面最喜歡的二個地方,

一個是片頭以李白的《將進酒》做為開端,

其實這就是【醉】的中心主旨,

也是張導寫下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

而片中巧妙佐以南管吟唱的《將進酒》也和影像相輔相成,

為戲劇情感張力大大加分。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另一個是片末,碩哥走進菜市場的暗巷之後,

向前走推開了鐵門,並透進了光,

以及鏡頭最後也停留於結了蜘蛛網的那盞燈管上。

 

或許人生不經意就必須須面對挫敗,

但只要你肯向前走、肯推開門,

光依舊會照耀著你。

 



 | 

arrow
arrow

    日常慢活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